为提升教师的科创教学能力,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于11月7日下午在成都市青羊区社区教育与青少年服务中心举办团体会员单位科创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评审,科普知识竞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跨学科实践专题讲座,算法编程类教学案例等内容展开。
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评审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廖晖老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评审标准,旨在全面评估学校在人工智能科技教育领域的综合实力、教学质量、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等。
二、科普知识竞赛介绍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李丹妮老师讲解科普知识竞赛涵盖了野生动物、趣味科学、军事科学、神奇星球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同学们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在线下和线上引起同学们进行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将学习变得快乐,知识接收更加扎实。
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跨学科实践专题讲座
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苟佳佳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大数据来帮忙——以学校食堂备餐方案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讲座。本课例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问题驱动,参考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系统化的构造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情境线、问题线、评价线三线并行,问题层层进阶,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体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大数据的使用,正确看待、合理运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以问题解决贯穿核心素养形成的起点、过程与结果。
四、案例分享:算法编程类教学案例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陈晨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主题为“基础算法——二进制“秒杀”十亿级数据”案例分享。首先假设情境引入某健康打卡APP记录用户运动打卡情况,由双层循环的方式为初始,引导大家多种方式探究如何才能提高频率;第二部分引入二进制优化上步算法,处理并观察程序处理数据的耗时;第三部分“首位去1法”算法,经过实践验证,这个算法反而使耗时增加。最终得出结论任何算法都需要合适的应用场景,否则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面对庞大的数据时,信息意识会提醒我们普通的方法行不通。唯有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克服全程困难。
本次讲座活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跨学科实践、算法编程类教学等教学内容方面为参会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的了解与思考;对于人工智能示范校申报与科普知识竞赛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创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